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德州反邪教 > 反邪视界 > 正文

韩愈反对迎佛骨

南北朝时期,儒者们就经常反对佛教大建寺塔,认为耗费国家财富,没有必要,然而势头不减。佛教方面也反唇相讥,说您们儒教也修祭坛庙宇,所耗财富不比我们少。

唐代建立,朝廷对于佛教实际上采取了限制的政策。佛教僧人的人数,较之南北朝时期,有很大减少。

唐中宗时,儒者辛替否上书,反对大规模修建佛寺。说佛教主张清净,大修佛寺是违背清净原则的。后来狄仁杰等也曾不断反对佛教大兴土木。这些所谓反佛行为,可以认为是单纯的儒佛二教的争论,不具有无神论的意义。但是韩愈反对唐宪宗迎佛骨,却是反对佛教中的类巫行为,因而是无神论性质的行为。

《旧唐书·韩愈传》载,“愈素不喜佛”。他在《原道》中,就主张取消佛教,使僧人还俗,把佛经焚毁。元和十四年,唐宪宗派杜英奇率领三十名宫女到法门寺迎接佛骨。于是韩愈上表,请求皇帝“以此骨付之水火,永絶根本。断天下之疑,絶后代之惑。”他的理由是,第一,以前不信佛的帝王都寿命很长,天下大治;信佛的帝王,都自身短命,朝代也短促。信佛最虔诚的梁武帝,甚至饿死在台城。第二,皇帝迎养佛骨,必然引起百姓信佛狂热,以致伤风败俗,破财殒命:

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信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微贱,于佛岂合惜身命。所以灼顶燔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唯恐后时。老幼奔波,弃其生业。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軭笑四方。(《旧唐书·韩愈传》)

《新唐书·韩愈传》描述这次迎佛骨的状况是:“王公士人奔走膜呗,至于夷法灼体肤,委珍贝,腾沓系路。”此外没有更多描述。五十多年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皇帝又一次要迎奉佛骨。《新唐书·李蔚传》描述这一次的盛况:

乃以金银为刹,珠玉为帐,孔鹬周饰之。小者寻丈,髙至倍。刻檀为檐柱,陛墄涂黄金。毎一刹,数百人举之。香舆前后系道,缀珠瑟瑟,幡盖残彩以为幢节,费无资限。

夏四月至长安,彩观夹路,其徒导卫。天子御安福楼迎拜,至泣下。诏赐两街僧金币。京师耆老及见元和事者,悉厚赐之。不逞小人,至断臂指,流血满道。所过乡聚,皆裒土为刹,相望于涂,争以金翠纹饰。传言刹悉震摇,若有光景云。京师髙资相与集大衢作缯台缦阙,注水银为池,金玉为树木。聚桑门罗像,考鼓鸣螺。继日夜,锦车绣舆,载歌舞从之。

这样的狂热,破财是免不了的,更重要的,是“断臂指,流血满道”,还有韩愈说的“灼顶燔指”,《韩愈传》说的“夷法灼体肤”。

这里说的“夷法”,也就是佛法。据《法华经·药王菩萨品》说,当年药王菩萨思忖,以财物供养佛,不如“以身供养”。于是发愿,“以身为灯”,得到诸佛称赞:“于时菩萨自燃其身,千二百岁火故不灭。用一心故无有苦患,于是之后火焰乃息。”火焰熄灭以后,药王菩萨就立即修成正果。所以该经认为,其他的福德,都不如这种以身供养。

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不少人仿效这一做法。隋唐时期,又扩大到普遍百姓。实行这个办法的,有的把手指点燃,有的在头上点火焚烧,有的干脆自焚全身。他们认为,这是最快当、最便捷的成佛方法。虽然不断有人反对,但因为这是便捷的成佛之法,所以总有人在实行。这和早期基督教徒以为残害自身即可早升天堂,是一样的性质。平素这种办法实行者不多。然而佛骨出寺,见到佛骨,如同见佛,是这些信徒在佛面前表现自己的机会。而各种各样的宗教狂热,也就集中上演。有的燃指焚顶,有的断臂毁身,有的投身车轮下求被轧死,以显示对佛的虔诚。韩愈的《进佛骨表》,主要是反对这样一种宗教狂热,还不是一般地反对佛教。所以我们在无神论史中加以介绍。

十五、隋唐五代时期无神论思想的主要表现

1,唐代君臣对天人感应中的祥瑞观念比以前淡薄;

2,国家严厉禁绝汉代以来的谶言迷信;

3,国家继续反对以姓氏五音选择葬地等巫术;

4,传统占卜术的地位继续下降;

5,天文历法领域明确提出日食不是灾异的明智声音;


6,大规模捕杀蝗虫的举措打击了有神论观念,彰显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7,儒教和佛教中反对追求成仙以及相应的各种巫术行为日益强烈;

8,韩愈反对迎佛骨的宗教狂热行为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

9,柳宗元等关于上天功能的讨论,明确指出了上天不主宰人生祸福的观念;


版权所有:中共德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技术支持:德州新闻网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6]16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鲁ICP备11024252号-1 鲁公网安备 3714920200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