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德州反邪教 > 原创文章 > 正文

共建和谐健康社会、铲除“邪教”

邪教对于人类,不仅毒害人的肌体,而且侵蚀人的灵魂。邪教对于社会的危害是多领域、多方面的。

第一,危害国家政治稳定。表现在:破坏国内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向公职部门渗透,侵蚀国家机构;挑战现行政治体制,反对国家政权。

第二,危害国家经济秩序稳定。表现在:非法敛财,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进行经济犯罪,破坏社会生产及财政金融秩序。

第三,危害社会秩序稳定。表现在:破坏社会治安;蔑视法律,危害公共秩序;诬告滥诉,干扰司法正常进行;毒化社会风气;干涉婚姻,违背人伦,破坏家庭。

第四,危害社会思想稳定。表现在:编造歪理邪说,制造思想混乱;制造恐慌心理和恐怖气氛;反科学、反文明,亵渎人文精神。

第五,践踏人权。表现在:残害生命,践踏人的生命权;扼杀自由,侵犯人的政治权利;诋毁宗教,伤害信教群众的名誉权。

第一、构建健康、包容的社会心理环境

一个健康又包容的社会心理环境对个体的心理成长至关重要。很多邪教人员(如法轮功、全能神等涉邪人员),他们差不多都有一个共同弱点,就是缺少社会沟通能力。而他们的生活环境(家庭、乡村、城镇等)又往往因这些人不善于沟通而摒弃了他们的需要。其中已经转化的一部分涉邪人员因为这个原因又重返回邪教里面,用他们的话讲是“社会不接纳我们”。当今的社会,物质生活已丰富发达,社会保障体系也在日趋完善。但社会心理状态却还缺少更能包容和理解的要素,普遍的阳光心理程度还远远不够。因为缺少这种包容心态,往往一件小事就会引发冲突,甚至导致犯罪。因此,构建一种健康又包容的社会心理环境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亲和力与个体归属感的相互需求。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有凝聚力,邪教对弱势群体的拉拢就缺少了诱惑感,预防邪教也就更加有力。

第二、倡导和谐、优秀的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心理环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这其中最重要的基础因素则是社会文化环境的提供。所以,倡导和谐、优秀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的成长是一种土壤作用。今天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推动多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印发在大街小巷。但我们必须看到:目前迷信盛行、糟粕文化或不良风气(如祭神拜鬼、算卦、跳大神及有神论思想弥漫等)依旧大有市场,尤其在民间常有以传统文化之名而推行迷信活动的现象。这些社会负面因素大大抵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一些群众分不清什么是正、什么是邪?部分被邪教裹挟的群众都与这种迷信文化有思想渊源。社会上民众思想的“正本清源”成了老大难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但要提供优秀的文化环境,而且还要积极倡导民众用优秀文化来丰富自身的生活,坚决抵制迷信和糟粕文化。反邪教民间组织和志愿者应该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树立科学、文明的社会思想环境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这一号召已流行多年,而这一口号还要继续高喊下去。更重要得是:要将这句话的内涵变为现实的内容还有大量工作需要我们去孜孜不倦地做好。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让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风尚惠及民众,逐步形成“人人爱科学、人人学科学、人人讲科学”的思想同舆情环境。如此就能夯实反邪教的文化土壤,可以使类似张立冬这种被邪教感染的家庭,一开始时就能有意识地防范于邪教。目前许多地区的反邪教警示教育已经步入了中小学的课堂,也步入了社区和乡镇,为基层的群众和家庭预防邪教打下了一道科学的防护墙。但这道墙还比较单薄,主要就是还没有形成一种自觉的民风,而这种自觉性有赖于科学思想的普遍树立。所以,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无神论思想观念,营造出崇尚科学的社会环境并使之蔚然成风。这样才会让“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理念转变为社会的现实力量。

多数专家认为,个体由于追随邪教的指导而造成的自我伤害实际上从不会只局限在他们自己身上,私人行为常常会产生社会后果,对私人造成的伤害行为常常导致社会危害(如艾滋病的传播)。所以在制定会对公民个体选择产生影响的公共政策时,应把社会危害考虑在内。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即使在自由的西方社会也规定在汽车里必须系安全带,禁止使用许多上瘾药物等。例如许多邪教宣扬能够治愈癌症等疾病,尽管在科学上这完全是一派胡言,但放弃医学治疗邪教信众中却是相当普遍。这也是政府为什么会对邪教进行打击和干预的主要原因。


(作者:慧慧)

版权所有:中共德州市委政法委员会
技术支持:德州新闻网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6]16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鲁ICP备11024252号-1 鲁公网安备 37149202000012号